/ EN
商务合作
最新动态

第一课:设计的日常

发布时间:2023-12-01 访问量:344

什么是设计,我们得到过很多的解答。

不同的角度,思维和方式下,得到的答案不一。


东象的第一课,围绕

01关于设计的思考   /  02思维线条的纪录    /  03场景创意点





01
设计离不开思考

设计是持久的积累,在于生活的某个细节里不刻意的表达。
把设计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来看,其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日常积累和专业训练两方面:
起初阶段,专业训练会带来非常直观的效果,尤其明显的就是技能表现,大量的练习和重复的项目演练。
进一步,巩固和找寻出自己的一套设计方法,熟能生巧、举一反三,很多人就在这个过程中会满足于现状,或者是没有上一个台阶的动力。
也有很多设计师就会开始思考:感觉进步明显放慢的瓶颈在哪里、设计的意义又是什么、如何不做重复性的“设计”。



印度导演Tarsem Singh在一篇杂志的访问中,谈到“创意人的身价”时的一段话。


“你不是只买到我的导演能力及来替你工作的这段时间,而是买到我过去所有生活精华的结晶———我喝过的每一口酒、品过的每一杯咖啡、吃过的每一餐美食、看过的每一本书、坐过的每一把椅子、谈过的每一次恋爱、眼里看到过的美丽女子和风景、去过的每一个地方……你买的是我全部生命的精华,并将其化成为30秒的广告,怎么会不贵?”


别误会,不是说"贵“的事情,而是就此引出那品过的每一杯咖啡、看过的每一本书
设计源于生活,不是一句空话, 日常所思所想、所见所闻,都是我们设计的“灵感”,在遇到合适的时间、合适的环境、合适的人后,这些都将睿变为精华。



一个好的设计师,思考永远是大于技能的,眼高手低,在设计这个行业还真不是个贬义词。
日常积累,简单来说就是养成习惯---看书的习惯、观察的习惯、沟通的习惯、记录的习惯...
还有设计思考的习惯,这个可以简单说说:
设计师有个毛病,爱鼓捣东西,经常听谁谁说以前把家里最贵的交通工具---自行车,给解体了,装回去后多了几个螺钉。
这归结为一种爱好,探索的爱好罢了。
但要从设计的高度去鼓捣的话,我们的思考是不是这样子的---为什么要这样做?有什么好处?跟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?可不可以那样?要是我的话会怎样做?...



还记得陈凯歌的一部电影,《和你在一起》,这是一个男孩关于音乐和爱的寻回故事。
好多年前看的这部电影,其中有一段剧情依然印象深刻。
小主角小春被老师关在乐谱房,暂时搁下了手中的小提琴,用心去读乐谱,这是小春在音乐上跨出决定性的一大步,手中没琴,心中有琴。



有句台词讲得很透彻,大体云云:"音乐是用心与情感来演奏的,它是与心灵相关的东西"。
小春的父亲一直为了小春的梦想(或者他自己的梦想),倾注了全部心血,这个近在咫尺的人,萦绕不断的爱却往往令小春忽略搁浅,甚至是误会。经历了那么多曲折后,直到他懂得音乐不在于熟练,而在于感情的投入。一回头,峰回路转,越过重重迷途,他终于寻回了失落已久的内心 。 
泰戈尔曾经说过:“离你越近的地方,路途越远;最简单的音调,最需要艰苦的练习。”
设计亦是如此。




02

你需要的是笔和纸


设计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信手拈来的,其实就是我们在某个时间会心一笑的、多看了一眼的、路上偶遇的、电影里闪过、插画中停留...
随手记录在设计中绝对是一个好的习惯。





一支笔,一个笔记本,就可以开始发现question,找到自我thinking,最终导向finding 的过程。

你可以记下一句话、可以画出灵机一动的想法、也可以无聊时涂涂鸦...

 

现在设计素材集成的网站很多,花瓣和pin这类的作品网站,behance这样的项目作品平台,已经为我们做好了分类,设计师们更多习惯于使用这些平台来寻找灵感。




十来年前,我们在没有这些网站的时候,每个设计师的电脑里都有大量的素材,分门别类、精挑细选,有网上下载的图片,也有自己拍摄的各种物件、风景。这个过程中,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一个消化过程:寻找、挑选、欣赏、保存、重温...  特别是针对一些原生性素材的采集,如动物形体、植物、花卉等。



東象设计GD Temporary Parking Contact Number Plate

可别小看这个过程,就相当于阅读一本原著和看电视剧(电影)的区别,一种是主动汲取,一种是被动接收。

不同的设计师的收集习惯大相径庭,有的人分类罗列,精益求精;有的人杂乱无章,来着不拒。






很多设计师三两笔就能出一个设计思路,你可以说是天赋,或者经验。
殊不知这经验之下,更是思考;天赋背后,是方法。
而我们需要知道,什么东西只是别人的,什么内容才是自己的。




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。

不加思考的努力,都是事倍功半,为什么不做事半功倍的事呢?

 

在你做任何一件事之前,你都要问自己一句,你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,为了达到这个结果,什么东西是最关键的,为了这个结果,是否有更高效的方式,而不是一开始就埋头苦干。

任何事,都是选择大于努力,抓住了关键点,才有机会最高效地取得成功。



03
打开创意的阀门

没有灵感、没有想法、没有感觉、没有创意...
印象中高大上的设计好像撞上了冰墙,设计师成了设计湿。
其实做设计的难免会遇到,要是一味的依靠灵感和感觉,那未免也太单纯了。



设计的关键在于找到产品的核心因素,用创意的手段构建这些因素的方式,用美学的形式来表现。
创意点,我想说的就是这个吧---构建产品核心因素的方式。
评估一个设计是否优秀,有几个关键要素:创新、美、经济、实用。




创意点又不能是天马行空,从哪来?到哪去?
如我们要设计一个产品,那产品有自己的属性:功能性能、用户、使用环境等,依照相应的属性延展,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, 找到可能多的发散触角,再依据其独特性、针对性、趣味性等要素,筛选出具有可操作的方向,这些你可以称为创意点。


有了好的创意点就是好设计了吗?不然。


产品研究模型


在物质资源大爆炸的时代,商业的竞争已经促使各行各业都尽显其能,深挖设计的价值,产品的功能需求上已经同质化严重,打动不了用户,而在情感需求上,确是出奇制胜,个性化、美、复古等等因素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。
产品的表达方式由此而生,找到什么样的形体来作为这个需求承载的形式,表达关键点所在,是设计的核心。


QA

Q(夏星星):关键点是否是客户在提出需求时就已经设定好的呢?

符合客户的需求,是产品设计的基本标准,也是最低要求。
大部分客户对于设计,提出的往往是功能实现、性能指标、工艺材料、成本等方面的需求,真正的影响设计价值的因素,是在设计团队与客户互动的过程中,结合企业、行业、用户、市场等因素,给出整体的设计解决方案。
对每个产品都需要带着自己的思考,因为设计需要灵魂。


Q(高天):如何判定美?产品设计中美的标准是什么?

美是非常主观的,其评判标准各异,有普罗大众的美、也有标新立异的美,如果一定要为美定一个标准,那么这个标准就是依据你所设计的产品的行业属性,结合大环境审美趋势,建立审美坐标,以右上角原则为设计目标。
当然,还有一点心得就是,你设计出来的产品,首先要能够打动自己,自己愿意拥有、愿意购买、愿意收藏。
思维的点与存在的美相遇,就是好的设计。
设计如此,生活亦然。